12月前,山东港今年集装箱吞吐量已超3414万标准箱
近日,山东省港口集团传来喜讯:截至11月27日18点,山东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今年已累计完成3414万标准箱,提前34天超越去年全年操作总量。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今年以来,面对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国际集运市场动荡调整的严峻形势,山东港口始终以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促进全球经济复苏为责任指引,在一体化改革深化发展的全面融合助力下,积极应对形势变化,坚决筑牢港口疫情防控屏障,深度挖掘促进贸易往来良性循环的“平台”功能,充分发挥畅通国际物流大通道的“枢纽”作用,扎实推进集装箱业务,再次实现了山东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全新突破,树立了弥足珍贵的新标高。
把握大势:国家战略强力赋能
山东港口抢抓战略良机,紧紧围绕港口传统业务,在“一带一路”倡议、上合示范区、RCEP协定生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赋能下,立足融合、创新开拓。深度融入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等开放高地,连续举办陆海联动高峰论坛、关港联席会等大型会议,助力实现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携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点企业,共建物流促贸易、贸易聚产业、产业强经济的良性循环。改革发力:深度融合聚力增效
今年,山东港口纵深推进一体化改革发展,以“深度融合+高度协同”发展新态势为驱动,港口与港口间协同发展渐次发力,港口与板块间互为支持相向发力,凝聚起强大的发展合力。坚持一体化协同发展,推进各港口迈向特色化、差异化方向。青岛港积极发挥枢纽港作用,做优做强国际干线,日照港、烟台港、渤海湾港积极当好青岛港集装箱喂给港,各港口间互开内支线,构建“微循环”,优势互补、共融共促。各港口集团、板块集团以融合协同发展战略合作为牵引,推进港口传统主业与物流、航运、金融、贸易等业务领域的深度合作,互相补链,不断延链、强链,构建了更具活力的山东港口集装箱发展生态圈层。硬核担当:升级服务彰显实力
山东港口为客户量身定制全程物流方案,加速“一单到底+一票结算+一次委托+一口报价”的多式联运“一单制模式”在内陆腹地的推广。积极担当沿海港口应急暂存和集散分拨角色,持续优化业务流程,加速推进大吃水集装箱班轮常态化通航,不断完善外贸集装箱进口货物“船边直提”和出口货物“抵港直装”,实现“船边直提”物流时效达到零延时,“出口直装”平均缩短到0.5小时以上。创新“套泊热接”作业模式,今年1-10月完成集装箱“套泊热接”452组,节约靠泊时间超572小时。提速循环:内外联动放大优势
山东港口积极构筑“东接日韩亚太、西联中亚欧洲、南通东盟南亚、北达蒙俄大陆”的国际联运大通道。创新“陆海联动、港铁直运”便捷通关模式,联动船公司、铁路、海关等,加速推进资源向好向快融合。海向增航线、扩舱容,围绕“一带一路”共建和RCEP落地生效,进一步放大面向日韩“桥头堡”区位优势,加快构建内外贸互补、干支线配套、近远洋兼备的航运体系,今年已累计新增航线35条。不断推动“中日韩海上高速公路”建设,全力打造“山港快航”海上巴士推动实现“天天班”,加快发展“半岛速航”以服务于近洋集装箱班轮运输。放大协同优势,织密内支线网络,强化内部各港区喂给作用。陆向开班列、建陆港,开通省内外海铁联运班列81条,布局内陆港31个,形成“一核多点”发展新格局,1-10月海铁联运完成量超251万标箱,同比增长18%。创新内陆港用箱模式,在河南郑州、安徽淮北等地实现以星航运、韩新海运空箱提前调拨,为进出口企业提供用箱保障。科技加持:智慧港口鼎力托举
作为全国首个交通强国“智慧港口建设试点单位”,山东港口持续推进科技创新,以科技实力强化山东港口智慧港口建设,提升了集装箱业务发展“加速度”。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首创“氢动力+5G技术”、首创空轨集疏运系统,自主研发A-TOS系统(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智能管控系统),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完全自主可控,自动化码头桥吊平均单机作业效率达到了60.18自然箱/小时,桥吊最高单机作业效率达到67.76自然箱/小时,先后9次刷新自动化码头装卸效率世界纪录,打造了自动化码头建设的“中国方案”。山东港口日照港落地首个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开发建设“云港通”港口物流电商云服务平台、“陆海通”中台技术智慧物流平台、“山港易付”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等“互联网+港口+业务”的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全面赋能港口物流产业高速发展。下一步,山东港口将在持续深化融合发展的基础上,强化生产组织提质增效,助力集装箱业务快速发展,全力冲刺全年任务目标,持续增强国际贸易综合实力、提升畅通循环能力,进一步服务、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山东港口力量。
今年以来,中国物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有关保通保畅要求,积极克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和疫情多点散发等不利影响,针对国内外贸企业面临的物流难点、痛点、堵点,研究出台保通保畅措施,切实保障了国际货运物流畅通高效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声明:本新闻部分内容及图片来源物流时代周刊,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所有权归属原作者。如内容有任何版权问题,麻烦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推荐文章
-
在全球物流一体化进程加速的今天,跨境合作正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近日,加拿大客户与哈萨克斯坦合作伙伴相继到访楚基物流,与公司业务团队就跨境大件运输、工程项目物流、水陆联运、件杂货运输等多个领域的合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洽谈。 哈萨克斯坦作为中亚地区的物流枢纽,其物流运输业近年来发展迅速,致力于成为亚欧陆路运输中心枢纽。加拿大则是作为北美重要物流枢纽,拥有成熟的基础设施和高度发达的电商市场。两国客户的来访,既是对楚基物流二十年品牌积淀的权威认证,更标志着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迈入多维突破新阶段。 楚基物流成立于2003年,历经二十余载的稳健发展,已形成"跨境大件运输+工程项目物流"双擎驱动的核心竞争力,并在上海股交所成功挂牌(股份代码000339)。作为专业的工程项目物流服务提供商,大件运输一直是楚基物流的强项。公司不仅能够为客户提供从项目策划、方案设计、运输执行到现场安装的一站式服务,而且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专业团队,能够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量身定制最适合的物流解决方案。无论是复杂的工程项目还是紧急的物流需求...
-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大件物流与信息化专业委员会(简称“中交协大件专委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于2025年3月31日在北京中远海物流大厦隆重召开。会议在秘书长徐淑娜的主持下,聚焦“高质量发展”核心目标,对2024年大件行业成果进行了全面总结,并精心部署了下一阶段的战略任务,为行业发展锚定新方向。 在过去的一年,中交协专委会携手会员单位,积极推进《大件运输技术规范》《海铁联运操作指南》等12项团体标准的制定工作。以技术创新为帆,以行业经验为桨,在行业发展的浪潮中破浪前行,成功填补了多项行业空白,为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楚基物流作为上海首批拥有大件运输四类资质的专业重大件物流公司,自大件物流行业萌芽之时便已投身其中,与行业同成长、共进步。在高速发展的进程中,面对后疫情时代的诸多挑战,楚基物流勇担使命,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决心,为“大国重器”的运输保驾护航。从“华龙一号”核电主要部件的精准运输,到C919大飞机部件的顺利交付,再到中国航天国际空间站等超百...
-
2025年3月20日,中外运大件“大国工匠工作室”领衔专家李兴举先生到访楚基物流,董事长李其冈,项目经理宁静,黄红霞参加了座谈交流。中外运大件与楚基物流双方有着共同身份,即中国水利电力物资流通协会上海代表处主任单位和副主任单位,为全国大件会员企业在沪业务发展,在主任单位中外运的统筹下,让会员需求有一份安心和踏实。双方围绕大件行业协会工作推进、行业标准建立、大件物流技术交流与当下新质生产力带来的一些机会和挑战等议题展开深度对话,旨在深化交流,共谋发展,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双方回顾了楚基物流2003年成立之初与中外运华东公司的合作和参与的大型项目历程和公司的逐渐提升转型;重大件运输,水陆联运,工程物流为主营业务有了深入了解,对楚基物流在上海股交中心“专精特新板挂牌”进行了解,并对行业发展中与外运的合作和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董事总经理李其冈先生对中外运大件在中国经济建设中央企头部引领身份和参与大国重器,大国工程承运的担当和卓越能力首屈一指,是值得所有大件物流公司去学习的。 李兴...